全球咖啡市場成長的趨勢沒有減緩的一天,咖啡農必須提高生產量來迎合,而砍伐林木以增加種植面積或是增加日照都是提高產量的方法。越來越多的咖啡公司響應零砍伐,但只有全世界的所有咖啡烘焙業者都參與響應才能真正落實。
以上不是口號,而是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。
雖然咖啡在實務上是可以和原生森林達到某種程度的共存關係,也就是所謂的林下經濟。但在蓬勃市場的刺激下,市場需求的強烈動機顯然已經開始動搖這層得來不易的關係,為了創造更有效率便利的生產模式,相對沒有價值的原生林就極可能成為犧牲品。
另外在全球氣候變遷下,咖啡種植適宜圈的版塊也跟著往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移動,這些地方恰好都是生態豐富的霧雲帶,這無疑更是OOXX的雪上加霜。
上圖是台灣中部地區某咖啡園,咖啡與原生林共存的模樣。
另一方面,農業研究機構同時也在為此努力著,高產量抗病蟲害的選種與培育工作從來沒有停歇過。
身為咖啡消費鏈裡的其中之一,總不可能在此呼籲大家少喝咖啡,但聰明的消費者如你和妳,不必被 (我們的或他們的) 環保行銷術給催眠。在精簡而動人的廣告文案之下,是真心還是假意或許難辨,但確定的這份關愛土地的心意不會被時間給沖淡,而是越來越濃烈。
提到廣告就不得不提一下雨林聯盟的這則創意廣告。
很欣慰的是,珍惜環境這意念已經不再是少數人所抱持,很多媒體與團體都在持續關注著,部分組織機構更挾以各種型式的認證具體的監督審核。不得不說,認證制度是建立在良好的信任上的,在全球貿易鏈裡使得一些良善力量得以擴展。
然而光明之下必有黑暗,在認證的標誌陰影之下,難免還是存有少數占便宜心態的業者,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必須相信認證制度,不過不是感性衝動的支持,而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。同樣地,對於各種媒體文章亦如是。
在這些塗上綠色的標誌之下消費,我們的心意是否有真實地傳達出去?
這樣的疑惑其實從來沒有消彌過,不過……
我們能做的真得很少但能做的我們一定會做
認證之外的友善環境呢?
那又是另外一個篇章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