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訪台灣咖啡莊園近半年以來,佳佳咖啡的劉穎悟先生應該是我們最佩服的一位了。他對咖啡的熱情如火,我敢直說勝過不少咖啡從業人員。在十數載累積的種植、後製及烘焙經驗下,他有著一套屬於自己的咖啡心法。
入寶山豈能空手回,我們得到劉先生的練功房走走。一旦聊起咖啡事,劉先生就像萬事通般侃侃而談,欲罷不能。

認真的對待每一顆豆子,令我們都自嘆不如。
甚至連包裝都有想法,也因為這種頑固,我們就更加放心。
不過裡頭可不簡單,因為台灣咖啡採收期正好遇到多雨的冬、春兩季,而好的蜜處理方式必須儘快讓豆子乾燥到不濕的狀態,為了完成蜜處理的後製作業,他還設計製作了獨一無二的乾燥台,連業內知名莊園都向他購買。
多年前巴拿馬某莊園的咖啡園主曾經來台灣分享蜜處理法,引發了劉先生對蜜處理法的興趣。為了深入瞭解台灣咖啡,劉先生曾經記錄從開花到採收之間的時間歷程,比起國外莊園紀錄還要短,也就是說咖啡果實在欉成熟的時間較國外短。若後製採用蜜處理方式可以為質地較鬆軟的台灣咖啡加分,提升甘醇度、果香、甜度及密度,所以除了少數會作日曬處理之外,大多數生豆都是採蜜處理法。
園間的檳榔樹放其自然生長,主要是繼續庇蔭著下方咖啡樹們。
栽種完全不採用農藥及化肥,並保留足夠的地被植物,以保持水份及溫度平衡。在這樣的想法之下,自然生態也就十分豐富,昆蟲、蜘蛛數量都相當多。
工寮旁角落的蓄水桶裡,意外地來了一位訪客 莫氏樹蛙來產卵,也就意味著這裡的生態圈十分良好。


同時開花的還有工寮前的數十株波旁種,花型就明顯有異於鐵比卡種。

因為我們還路程要趕,也就只好先跟劉先生夫妻倆道別,看著他們轉身後又埋首於園中農務,心中滿是感激,謝謝他們用如此良善的心意對待這片土地,雖然不知道他們的體力可以支持多久,但我們知道這片土地一定會為他們帶來無比的歡欣回饋。
莊園空拍記錄
經過幾次的取樣烘焙測試,大致所呈現的是入口輕柔酸質表現,厚實度中等,花生堅果調性在鼻腔共鳴,焦糖甜感尚足,回甘尾韻綿長帶麥香。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莊園資訊
地區:南投國姓
海拔:640M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自家烘焙採用Huky 500烘豆機,就說劉叔叔是正港的玩家囉......
聊完了咖啡,劉先生便帶著我們往山上去。咖啡園位於南港村北山坑溪流域,離國姓市區車程也要有20分鐘之遙,他們夫妻倆每天就是這樣來回照顧著咖啡園。
林間一座簡易的小工寮,是劉先生夫妻倆工作之暇的休息站。
不過裡頭可不簡單,因為台灣咖啡採收期正好遇到多雨的冬、春兩季,而好的蜜處理方式必須儘快讓豆子乾燥到不濕的狀態,為了完成蜜處理的後製作業,他還設計製作了獨一無二的乾燥台,連業內知名莊園都向他購買。
劉先生現年已75歲,在民國89年時,從豐原客運退休後來到國姓買下了這片土地作為退休務農,沒想到就讀台大的兒子從校園裡帶回來的咖啡果實,竟然引發他對咖啡種植的濃厚興趣。當時國內並沒有普及的咖啡種植資訊,除了研讀各方種植相關書籍,同時詳細記錄歷程,更與國外相關資料比對。雖然一開始的種植成功率並不高,不過在鍥而不捨的堅持之下,15年後的今天樹已成林,是土地給予劉先生夫妻倆最美好的回應。
園間的檳榔樹放其自然生長,主要是繼續庇蔭著下方咖啡樹們。
栽種完全不採用農藥及化肥,並保留足夠的地被植物,以保持水份及溫度平衡。在這樣的想法之下,自然生態也就十分豐富,昆蟲、蜘蛛數量都相當多。
劉先生也自行以豆漿培菌來製造液態肥,地被讓豆科小草大量繁衍,既是綠肥也是保水保溫的利器。土壤也送請農改場驗過,酸鹼值剛好適合種植咖啡。至於比較欠缺的鉀、磷,就只能以有機肥料補充之。
工寮旁角落的蓄水桶裡,意外地來了一位訪客 莫氏樹蛙來產卵,也就意味著這裡的生態圈十分良好。
雖然才一月底,樹上的咖啡也尚未完全採收完畢,但有一部分的咖啡花卻已經迫不及待地綻放,四處可以看到蜜蜂恣意穿梭著。
同時開花的還有工寮前的數十株波旁種,花型就明顯有異於鐵比卡種。
莊園空拍記錄
經過幾次的取樣烘焙測試,大致所呈現的是入口輕柔酸質表現,厚實度中等,花生堅果調性在鼻腔共鳴,焦糖甜感尚足,回甘尾韻綿長帶麥香。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莊園資訊
地區:南投國姓
海拔:640M
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0 comments :
張貼留言